002964380/2025-169837
工作进展
2025-04-17
新桥镇
主动公开
新桥镇往东十里,海天相接处凹着块翡翠,这便是高湾。清晨的海雾还未散去,它们缠绕礁石,仿佛正低语着古老的故事。
高湾的油菜花,是大自然与历史交织的画卷,是时光与记忆的温柔沉淀。春分后的日头一软,高湾的油菜花仿佛被注入了无尽的生机,疯狂地向上生长,金灿灿的花瓣层层叠叠,铺展到白岩山脚下,远远望去,宛如神仙不慎打翻了蜜罐,金黄蜜糖洒满了大地。城里人驱车前往影视城,途经此地,总忍不住停下脚步,被这铺天盖地的金黄所震撼。谁能想到,这片绚烂的花海,竟是七十年前东海退潮时留下的馈赠,是大海与土地共同孕育的奇迹。
油菜花不管不顾地绽放开来,毫不掩饰自己的热烈与奔放。别处的油菜花或许娇贵,需要精心呵护,但高湾的油菜花却像渔家姑娘般坚韧,海风裹挟着咸味掠过花田,花瓣便簌簌地抖动,仿佛在与风共舞。这风中的摇曳,反倒让花瓣显得更加鲜亮,比雨露滋润的还要动人。
白岩山在村后头立着,像位沉默的老父,看顾着脚下这片金灿灿的浪。象石古道九岭十八亭之一半边亭半截残碑记着万历十八年的事,昌国卫邵景尧进京就是踩着这片滩涂的碎贝壳去县学,袖口笼着菜花蝶,《四书集注》被海风吹得哗哗响,像时光在翻页。后来,邵景尧中了榜眼,捐钱往海里抛石头,才有了这条会喘气的“砐硌路”——潮涨时隐在水里咕嘟冒泡,潮退了才露出脊梁骨,行人踩上去硌楞硌楞响,倒似土地爷在打鼾。
如今,那条砐硌路早已被花根掩埋,却意外地成就了数百亩肥沃的良田,成了油菜花的骨血。清明前的晨雾中,摄影的老汉们支起三脚架,镜头追着采蜜的蜜蜂转动;穿碎花裙的妇人挎着竹篮,在田垄间掐着嫩荠菜;穿汉服的姑娘提着裙裾,追着蝴蝶奔跑,绣鞋踩在四百年前的贝壳路上,仿佛穿越了时空;年轻的后生仔骑着小电驴,突突地穿过花径,车筐里放着从城里捎来的奶茶杯。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对银发夫妇,年年扛着折叠桌来占据田角,就着蜂鸣鸟啭,品着龙井茶。紫砂壶往石墩上一搁,龙井的清香与油菜花的芬芳交织在一起,钻入人们的鼻孔。老头子常说,这花浪翻腾的声响,和他们五十年前赶小海时听到的潮信,竟是同一个曲调,仿佛惊起了几粒陈年的盐花,唤醒了深埋的记忆。
大目洋的海风掠过这百亩金黄,带着咸津津的味道,却又裹着蜜似的香气。白岩山在云端静静记录着这一切:明朝的月光、今春的露水、隔世的潮信,都在金黄的花瓣上绣成了细密的针脚。外乡人踏着花浪而来,又匆匆离去,他们未必知晓,这铺天盖地的富贵色,原是高湾人种在故土上的千年月光,一针一线,锁进了春衫的贴边里,成为永恒的风景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