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961753tyjr/2025-169909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成文日期

2025-04-21

发布机构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红色地名|诗词中的先锋号角——殷夫

据统计,我市现有14处以烈士姓名命名的地名。为更好挖掘地名背后蕴藏的深刻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波樟村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与宁波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联合组建项目组,推出“不忘来时路”红色地名巡讲活动,深入整理研究这些烈士的革命生涯和英雄事迹,让英雄的名字成为永恒的记忆,成为爱国的地标。今天,让我们来了解“殷夫路”这一红色地名背后的故事。

殷夫公园、殷夫路、殷夫故居、殷夫中学……象山人民对殷夫的怀念和崇敬汇聚在这些红色地名和生活点滴中。“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正如他翻译的《自由与爱情》,他的一生从始至终坚持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和“一寸丹心向日明”的高尚情操,他以笔为刃,以诗词作为先锋号角,将21岁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革命事业。

殷夫,本姓徐,名孝杰,小名阿白,象山大徐人。学名徐祖华、Ivan(音译“伊凡”)等,中共党员,曾任团中央宣传干事会干事,参加《列宁青年》的编辑工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殷夫于1910年6月11日出生于象山怀珠乡大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接受教育,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学的兴趣,早期的文学积累为其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6年,殷夫越级考入上海浦东中学读高中,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五卅运动后期,他一度回乡,阅读了不少革命书刊,并参加了由象山旅甬进步学生组成的革命团体“新蚶社”的活动。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殷夫因有人告密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写了一首512行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表达了对工农劳苦大众与光明自由未来的期望。同年7月,殷夫被大哥徐培根保释出狱,并被软禁在大哥住处“悔悟”。当月底,殷夫回象山探亲。

1927年,17岁的殷夫考入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一边学习德文,一边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8年8月,殷夫第二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宣誓》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殷夫被保释出狱后转移到象山,在县立女子小学任代课教师,继续传播革命思想。

1929年春,殷夫离开象山重返上海寻找党组织,与党组织恢复联系后,专门从事共青团和青年工人运动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两周年之际,他写下《别了,哥哥》一诗,与在国民党反动当局任职的大哥彻底决裂。

1929年7月,殷夫在参加上海丝厂罢工斗争的过程中第三次被捕。一个多月后被释放时,他只得从友人处借了件棉袍穿上。1929年秋,殷夫开始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干事,并参加《列宁青年》和《摩登青年》的撰稿和编辑工作。

1930年,太阳社停刊《新流月刊》改出《拓荒者》。《拓荒者》是左联前期最重要的机关刊物之一,它的创刊号和终刊号均以殷夫的诗歌做发刊先锋,体现了左翼文学界对殷夫诗歌地位的认可,以及对其诗歌所呈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和大无畏英勇气概的表彰。

1931年1月17日,殷夫在上海三马路东方旅社参加党的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他与柔石、李伟森等一起被英租界巡捕房逮捕,后被关押在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殷夫坚贞不屈,还帮助柔石学习德文。2月7日晚,殷夫等5位“左联”作家与党的重要干部何孟雄、林育南等共23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监狱旁的一块空地上,牺牲时不足21岁。

“我很容易能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不要荣誉,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如今,我们无需面对敌人的绞刑架和刺刀,但巨大的挑战与风险依然在,“忠诚”二字重千钧,9918.5万名党员对党忠诚,百年大党团结一致,我们就一定能够迸发出磅礴之力,这力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让我们继续沿着先烈足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