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泗洲头镇墩岙村,只见不少游客在绿意盎然的稻田边漫步,一列满载着亲子游客的“稻田小火车”,从稻田深处缓缓驶过。
“没想到这个小山村能有稻田咖啡、小火车项目等如此丰富的旅游体验,能在青山绿水间体验农事,感受民俗文化,实在太惬意了。尤其是住在民宿里,清晨被鸟鸣唤醒,这种乡村生活让人陶醉。”来自台州的游客李先生说。
据村干部介绍,在新消费场景运营中实行“村企联营、融合共富”,稻田咖啡、小火车项目由村集体与乡村运营公司合资投入150万元建成,村庄每年可获得分红10万元。
近年来,墩岙村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富裕工作主线,探索形成“片区富美联动、特色产业鲜明、社会治理向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00万元。该村深入践行“千万工程”,打造“民宿+”增富新优势。按照“未来乡村+民宿旅游”架构,完成以墩岙村为核心的灵南片区6村规划试点,统筹优化墩岙村各旅游业态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同时,紧抓梳理式改造、农村综合改革、“微改精提”等乡村振兴建设机遇,突出建筑、开敞空间、水域和农田四大领域风貌统一管控,推进墩岙村入口节点、南湖公园、墩岙塘街区、“稻梦空间”等一批项目建设。成功打造出以“梅陇阁”“望乡”为龙头的省级民宿集聚村,村民宿主户均年收入超25万元,“梅陇阁”民宿年营收超200万元。紧抓蟹钳港片区共同富裕发展机遇,融合各级各类创建,乡村治理学院、环村慢行步道、登山健身步道、稻梦空间等各类未来乡村场景,进一步延伸墩岙民宿产业链,催生出美食餐饮、果园采摘、游船烧烤、地摊经济等多类旅游业态,推动村民家门口就业245人,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突出打造“共富样板”,增强“组团+”促富新发展。实施“风吹稻浪、乡约未来”农文旅综合体项目,围绕墩岙稻田农业景观,打造稻田咖啡厅、生态阅览室、电影放映厅等一批滨海旅游新消费场景,开发稻田亲子研学等特色农旅路线。另外,村庄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宁波、杭州等地城市社区结对,建立共同富裕村社合作单位,聚焦供给侧优质农旅产品与服务,构建民宿旅居、农园采摘等多种“民宿+产业+村社”联动发展模式,墩岙村与慈溪市浒山街道鸣山社区建立“村社结对共富直通车”,每年为墩岙村带来游客5000余人次,带动周边杨梅、桃形李等农旅产值50万元,结成共同富裕多领域帮供体。
迭代升级“村民说事”,营造“改革+”惠富新风尚。探索“村庄村民说事+片区纠纷调解”,成立全县首个片区式灵南调解工作室,墩岙村实现25年矛盾不出村,“灵山妯娌”基层治理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妇女报刊登。拓展“乡村治理+培训经济”,与农业农村部、腾讯公司合作打造全县唯一的“耕耘者”振兴计划全国基地,累计承接省内外各级培训班18批次1400余人,可容纳400人培训的乡村治理学院项目建成。拓展了“数字+治理”,聚焦构建高效治理促共富机制,持续擦亮村民说事制度金字招牌,培育发展游客、村干部、警民、妯娌等多主体说事方式,打造线上“村民说事”2.0试点应用,依托e宁波、墩岙村数字驾驶舱、农村智管家平台应用,实现“村民说事”一键直达、村务决策一体联动、村级事务一网通办。(记者 张伟海 通讯员 张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