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70057
工作进展
2025-04-27
县营商环境建设办公室
主动公开
“你好,我们在‘信用中国’网站上有一条行政处罚信息,会影响公司申报市产教融合试点,现已缴纳了罚款,想要申请信用修复,接下应怎么操作?”近日,县发改局工作人员接到某企业的咨询电话后,耐心引导企业打开“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修复入口,按提示提交相关凭证,线上经审核后完成信用修复。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企业信用受损,从而进入“黑名单”,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不便。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信用修复机制应运而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希望。
“信用信息的应用已覆盖到政府资金补助、评先评优、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多个领域。”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象山实行信用修复“一件事”制度,实现修复办理“一网通办”。企业也可直接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或“浙里办”APP的“浙里信用”一站式开展线上信用修复。今年以来,象山已完成70余条失信主体信用信息修复工作,帮助经营主体重塑信用,消除因失信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象山全面推行“三书同达”制度。县信用办向县级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信用修复告知制度的函》,县综合执法局印发《关于推进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工作的通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涉企行政执法中以普通程序作出除警告、通报批评之外的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