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要点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系统谋划、全域统筹,国土空间治理能力逐步增强。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坚持“总规引领、多规合一”,聚焦陆海统筹,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式获省政府批复,14个乡镇级总规形成阶段性成果。深入推进人民广场片、南部新城片、大碶头片等重大片区规划,协助做好专项规划审查和报批工作。城乡品质稳步提升,深化城站路周边、天安路沿线城市设计和地块研究,营造好人民广场TOD区块、南部新城政实路区块、华龙科创园区块等城市建筑风貌,全年审议重要规划项目25个,高标准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25个。全域整治试点扎实推进,聚焦工业、城市、乡村、海洋、生态“五大空间”整治,优化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片区策划方案、环石浦港片区永农调整方案,全面启动东部海岸带中心城区段片区整治,完工项目26个,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均居全市前列。

(二)科学配置、高效服务,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全力支持。用地需求全力保障,编制2024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强化新增用地“清单化”管控机制,完成7个单独选址项目、37个城市计划批次项目农转用组件报批,保障项目总面积6106亩,新增建设用地面积4983亩,创近五年新高。用海用岛要素保障,合理划分六大类用海区块,高质量保障海上风电、东海试验场等重大项目用海。用林用矿统筹保障,深入实施林地占补平衡管理,探索建立县内补充林地责任指标跨区域调剂机制;严格落实“净矿”出让,出让采矿权1宗、矿产量2581万吨。

(三)深化改革、节约集约,自然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存量盘活加速推进,打好土地效益大提升攻坚硬仗,加强存量盘活提高用地效率,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划定低效用地调查单元1347个,全年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727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674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301亩,处置闲置土地1513亩。管理机制完善构建,出台《象山县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健全规划、储备、供应全链条衔接机制,规范二级市场交易秩序,102宗工业用地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高塘岛乡直落岙地块顺利完成入市交易。土地供储有序执行,编制土地储备供应计划及三年滚动计划,坚持优地优推,力邀知名企业面对面精准招商。

(四)严格保护、持续修复,滨海花园生态指标持续向好。

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守住,出台《象山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九条措施》,加强“田长制”建设,完善“人防+技防”耕地保护体系,开展田长、巡查员巡查1.7万余次, 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数量同比下降80%;大力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新增连片耕地1.86万亩,西周镇万亩方、新桥镇狮子山桔场千亩方、鹤浦镇文山前村等4村千亩方3个永农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入选全省“百千万”整治优秀项目,石浦镇五新村等7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市级精品工程。森林象山建设不断深化,全面落实“林长制”,高质量开展“森林象山”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开展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累计除治互花米草4.75万亩,提前完成三年互花米草攻坚任务,完成松材线虫病除治面积2.06万亩;4家矿山完成基础数字化矿山建设,复绿历史遗留矿山11处、面积19.32万平方米。资源保护标识持续擦亮,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及监测设施建设项目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最大观测数量中华凤头燕鸥109只、大凤头燕鸥7500只,新孵化中华凤头燕鸥30巢,受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关注报道。

(五)人民至上、除险安居,基层治理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安全隐患全力化解,实行“隐患点+风险区”点面双控,打赢了“贝碧嘉”“普拉桑”“康妮”等台风防御战;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网格化风险分级管控和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双预防”机制,定人定期检查森林火灾隐患点、“引水灭火”基础设施,重点山林巡查覆盖率达95%以上,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海洋综合观测网,全年发布风暴潮海浪影响分析66期,象山县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国债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数智服务迭代升级,深化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全程网办”,累计发放不动产登记权证4.11万本,“交房即发证”改革试点落地;海域使用权“交海即交证”实施方案成功入选全县2024年度改革好方案,相关登记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实践并获自然资源部何广顺总工程师批示肯定;开展实景三维工程建设,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图,切实维护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六)政治为先、狠抓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底座得到巩固。

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贯彻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始终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第一要务,组织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支部学习;制定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勤廉象山”主题活动,排查梳理廉政风险点,层层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开展正风肃纪常规检查、节前点对点提醒教育,组织警示教育游学活动。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制定并发布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规定,积极办理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抓好普法教育宣传,组织普法活动20次、法律培训11次。干部队伍持续增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交流轮岗,合理配置基层力量,实现人岗相适、适尽其才、才尽其能。

二、2025年工作要点

(一)完善规划体系,助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深化区域空间布局研究,建立“重大战略落实-功能体系构建-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机制。高质量推进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分类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有序推动中心城区及各乡镇控规修编及局调工作。持续加强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传导衔接,建立全过程城市有机更新、城乡景观风貌管控引导机制,分层次开展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和地块研究,以城乡有机更新绘好国土空间细腻肌理,推动空间品质不断提升。

(二)聚焦市场配置,助力经济提振产业升级。通过单独选址、盘活存量奖励、省重大产业奖励等措施全力争取各类用地指标,升级“百大”项目用地报批集中攻坚行动,重点支持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机制,试点探索乡村振兴“土地超市”。高效管理海洋资源要素,全面推进海域海岛规范化审批,稳妥推进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争取列入全国高效用海改革试点。

(三)守牢耕地红线,助力资源保护提质增效。坚决维护“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大占补”政策变动,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加强补充耕地主体补偿激励,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管理,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深化“田长制”建设,完善县级耕地保护利用规划,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耕地功能恢复、“多田套合”、林耕置换等建设任务。纵深推进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改革,依法全力抓好土地督察、变更调查、卫片执法整改,常态化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攻坚,切实筑牢耕地保护“防线”。

(四)坚持生态优先,助力两山转换城乡绿美。聚焦自然资源永续规划利用,加快编制新一轮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保护规划,做好森林草地湿地年度监测。实行林长制考核,深化“古树林长”共同巡林模式,健全林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深化集体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林权流转收储和交易机制,建立“一股份两平台”,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快蓝色海湾建设,推进历史围填海区域生态修复,全面开展盐沼、淤泥质光滩、无居民海岛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构建“蓝碳调查成果地图”。

(五)坚持服务导向,助力资产明晰民生安全。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做好年度国土变更、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水资源等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持续更新“一张底图”,编制应用“一套成果”。深化不动产登记创新改革,以“进银行”为重要载体,在确保风险可控前提下全面推广双预告、带押过户等改革成果,着力提升“三个即”“跨省(市)通办”“一码关联”等改革。探索建立生态预警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完成象山县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一中心一平台”项目建设,提高海洋灾害精细化预警报能力。深化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双控管理改革,强化地质灾害远程监测,实现风险防范区雨量监测全覆盖。

(六)深化党风廉政,助力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树牢“资规部门首先是政治部门,资规业务首先是政治业务,资规干部首先是政治干部”的政治定位,始终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推进工作,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抓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强化“一岗双责”,常态化廉政教育、案例警示和谈话提醒,全面推进“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作风效能建设专项行动。聚焦重大项目工程、重大权力运行,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健全防腐败滋生蔓延的体制机制。坚持干部队伍结构优化,推进干部职工交流轮岗,抓实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