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紫菜育苗的时节,连日来,象山紫菜养殖户紧锣密鼓进行苗种培育,为今年的紫菜养殖做充分准备。
4月2日,鹤浦镇红卫塘,记者走进宁波地区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象山旺海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宽大的育苗厂房里,一排排整齐的贝壳串挂在1800平方米的培育池里,女工们穿梭各水池间,一串串拎起,翻转、清洗着每一枚泛红的贝壳。
“这个附着在贝壳上的红咖色的就是紫菜苗种。”合作社负责人罗根来介绍,在育苗过程中,阳光直射会使贝壳表面温度快速上升,导致壳内有机物质氧化分解,加剧了微生物活动,形成粘稠的油污状物质。如果让油污持续覆盖贝壳表面,会减少紫菜孢子的有效附着,降低根丝分化的育苗效率。定期清洗贝壳表面,是紫菜传统育苗工艺中成本低且高效的关键环节。“半个月清洗一次,把油光洗掉,再换水。”
据了解,陆地育苗从培育到下海养殖,周期长达6个月。每年2月底开始,养殖户将包含坛紫菜幼体的自由丝状体,喷洒接种到筛选过的无杂质、无病菌贝壳上,在育苗池中培育,让紫菜幼体在适宜的温度下慢慢生长至根丝分化。从清明时节跨越到白露前后,紫菜壳孢子最终形成。这时,紫菜种苗方可移至海区养殖,在海水里养上50多天便可以采收。
“一般来说,出苗率在80%左右,今年总共可以种1万亩紫菜。”罗根来说,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加工后的紫菜销路不错,全国各地都有客户。“去年光加工这一块产值3000多万元。”
作为全国紫菜主产区之一,我县紫菜养殖主要分布在黄避岙乡、石浦镇、鹤浦镇、高塘岛乡一带,形成了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产业链。目前,全县紫菜养殖面积5.5万亩左右,产值6亿元。(记者 陈佳雯 胡星艺 贺林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