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位于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陆域面积1415平方公里,辖10镇5乡3街道,常住人口57.9万。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县“六连冠”、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2.99亿元,财政总收入116.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29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53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2:1,共同富裕获得感持续增强。主要特点可以用“万千百”来概括:
“万”就是全域美丽的“万象山海城”。象山是海洋大县,素有“海山仙子国”之美誉,拥有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999公里、海岛505个,分别占全省的14.6%、14.8%、11.6%,占全市的84.7%、59%、82.7%。北部象山港为著名深水良港,南部石浦港是国家中心渔港。成功举办第19届杭州亚运会帆船和沙滩排球赛事,海洋旅游资源冠绝长三角,拥有金色沙滩25处,总长15.1公里。拥有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岙岛国家级海洋公园和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获评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44.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5%,每立方厘米大气负氧离子含量7600个,环境质量指数全市第一,被称为“天然氧吧”。
“千”就是风情独特的“千年古渔乡”。全县拥有渔船2522艘,占全省16.8%、全市68.2%,水产品年产量73.1万吨,渔业年产值141.7亿元,被称为“中国海鲜之都”。6000多年文明史、1300余年立县史孕育了渔文化等海洋特色文化,拥有徐福东渡传说等国家级非遗项目7个、省级非遗项目16个,是全国唯一以县域为单元的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县18个镇乡(街道)都临海,每个角落都有浓郁的渔乡风情,“城在港上、山在城中”的石浦渔港古城,被余秋雨称为一座“活着的古渔镇”,连续举办27届的中国开渔节被列为全国十大民俗节庆。
“百”就是未来可期的“百强活力县”。位列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工业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县。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升格为市级平台,“五港联动”功能布局逐步形成(象山港临港装备产业港、大目湾未来海洋科创港、石浦港蓝色粮仓集散港、南田岛清洁能源枢纽港、“北纬30°最美海岸线”滨海文旅休闲港),“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八大海洋产业赛道集聚壮大(才:功能材料,能:绿色能源,兼:海工建造,备:临港装备,余:现代渔业,生:海洋生物,有:滨海旅游,幸:空海信息),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10%,“蓝色引擎”加速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汽模配、纺织服装等传统制造加快转型,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86家、上市企业8家、“单项冠军”企业26家,规上工业产值946.4亿元。“青年与海”人才工作品牌持续打响,大学生新引进超2万人,拥有人才资源总量18.6万人。
2025年是象山经济总量上台阶的决战年、发展动能大转换的关键年、五年规划谋新局的窗口年,我们将积极回应市委“小个子迈快步伐、有大追求”的发展期待,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八大攻坚行动”,向上攀高超千亿、向海图强创未来,主动构建面向未来的开放格局、产业体系、城乡形态和治理模式,加快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