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润重工车间一角
近日,走进宁波宇润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挥舞着手臂进行焊接作业;传送带上,一个个零部件有序排放、精准归位……一片繁忙景象。据公司总经理俞卓舫介绍,为全球最大船型“量身定制”的重达80多吨的鹅颈项目配件,现已基本制造完成,不日将进入组装环节,计划下个月发往欧洲。
从单一的疏浚设备,到日趋复杂的重型装备、工程成套、新能源装备……宇润重工产品层出不穷,创新成为企业持续抢占价值链制高点的致胜法宝。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创新企业管理方法,产品研发创新和质量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以一台20多米长的疏浚船设备为例,宇润重工能将尺寸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国际上能独立完成这项生产任务的企业并不多。
曾经,在装备制造行业,高端化、大型化设备是国外品牌的天下。因为越高端、越大型的设备意味着更高的研发投入、更复杂的技术性能、更稀缺的产业链支撑,这是利润的核心来源,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国家和产业的需求就是宇润重工科技创新的方向。
在丹麦和德国之间的海域,世界上最长的水下隧道——费马恩海底隧道建设正酣。而远在万里之外的宁波象山,宇润重工的生产车间里同样“火力全开”——
海底隧道配套的钢结构件以及海洋疏浚配套的管线、挖泥船备件等源源不断“下线”,相继远渡重洋,助隧道穿越波罗的海18公里海域。
事实上,宇润重工已频频在世界重量级项目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近年来,我们已参与迪拜朱美拉棕榈岛建设、苏伊士运河疏浚、巴拿马运河拓宽、台湾Formosa2海上风电场建设等项目。”俞卓舫不无自豪地说,企业自2019年落户贤庠镇西泽塘工业区以来,依托临港的区位优势和象山港日益成熟的运输网络,乘着海工建造产业发展的东风快速成长。
阔步全球化,宇润重工不跑短跑,而是坚定做长跑者。今年上半年,宇润重工一边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一边开辟新的战略蓝海,将出口市场的战略重点转向亚太、中东、美洲、欧洲等高潜增长市场,凭借过硬的产品技术、完善的服务网络、强大的品牌效应,频频斩获大订单。“而且,订单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定制产品及附加值高的产品明显增多。”俞卓舫介绍。
攀大国重器之峰,诠释硬核重工新高度。从“走出去”到“走上去”,宇润重工的国际化征程正迈入新阶段。(记者 安玉 孙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