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统计局>政务资讯>统计分析
2025年上半年象山经济运行情况
发布日期: 2025-08-14 09:03 浏览次数: 字号:[ ]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八大攻坚行动”,有效应对内外风险挑战,全县经济顶压前行,呈农业稳、工业强、收入增、动能新、韧性足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根据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4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9.9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1.47亿元,增长9.0%,其中工业128.95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219.37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之比为15.5∶35.8∶48.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58.6%、28.8%,分别拉动GDP增速0.7、3.2、1.6个百分点。

一、供给端: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势头强劲,建筑业增长平稳,服务业低位回升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农产品供应保障充足。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79.48亿元、71.51亿元,同比增长4.8%、4.4%。种植业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6.49万亩、同比下降0.4%,产量10.69万吨、增长1.3%;水果产量9.61万吨、增长2.2%,其中枇杷增产6.7%、杨梅增产4.6%;中药材(以浙贝、铁皮石斛为主)增产70.5%。畜牧业产量提升,全县肉类总产量0.81万吨、增长14.6%,其中猪肉、禽肉分别增长19.9%、0.9%。生猪出栏6.37万头、增长15.9%,季末生猪存栏7.17万头、增长13.7%,能繁育母猪存栏1.03万头、增长30.3%。渔业增长稳健,水产品产量24.91万吨,增长5.3%,其中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远洋渔业产量分别增长1.3%、13.6%、9.0%。

(二)工业生产优势巩固,新兴动能发展壮大。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为504.1亿元、97.5亿元,同比增长13.3%、11.2%,增加值增速连续3个月居全市首位。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2.1%,制造业增长8.2%,电热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2%。分行业看,增加值规模前五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合计拉动面上增速6.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14.1%)、通用设备(15.9%)、专用设备(13.1%)和电气机械(10.4%)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重点企业发展稳健,161家亿级企业实现产值370.02亿元,增长12.4%,拉动面上增速9.2个百分点。新兴动能培育壮大,上半年,去年2月以来新增的141家单位产值同比增长228.5%,拉动全县增速1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8.4%)、高端装备(8.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6.3%)增加值,分别较一季度加快1.9、2.4、6.4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整体向好,上半年,全县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3%、17.6%,利润总额17.49亿元、增长7.3%。亏损面较一季度收窄6.7个百分点至42.7%。产销率93.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6.5%,与一季度持平,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个季度居全市第2。

(三)服务业低位回升,细分领域走势分化。上半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219.4亿元,同比增长3.3%,较一季度回升0.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为50.4亿元、8.9亿元、10.6亿元、26.7亿元、23.5亿元、56.8亿元,增长6.2%、-4.8%、9.6%、1.0%、7.1%、1.7%,较一季度分别提高1.1、0.1、1.7、3.4、3.2、0.5个百分点。上半年,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为51.34亿元,增长1.9%,其中象保区、影视文化产业区分别增长4.3%、-49.5%。

二、需求端:消费需求释放不足,投资承压运行,出口保持韧性

(一)商品消费需求疲软,社零仍处较低区间。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1亿元,同比下降2.0%,比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4.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其中限上社零27.7亿元,下降10.3%,比一季度回落12.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从构成看,限上社零中餐饮收入4.2亿元、增长11.9%,商品零售23.5亿元、下降13.4%。限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占比25.5%)下降34.1%,下拉面上增速12.1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下降54.1%。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上零售额下降43.5%,下拉面上增速10.9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持续释放,限上单位通讯器材、家用电器、文化办公用品等品类零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合计拉动限上社零5.7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速承压运行,大项目拉动建安顶压回升。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0%,较一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下降6.4%。分产业看,一产、二产投资分别下降11.5%、27.3%,三产投资增长22.9%。分领域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2%,制造业投资增长7.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7.4%,其中能源投资下降58.1%、交通投资增长50.8%。上半年建安投资增长1.8%,较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主要得益于金电项目拉动。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175.3亿元,其中,建筑业省内产值140.2亿元,增长4.4%,比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较全市高14.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3。

(三)外贸出口展现韧性,新兴市场开拓有力。上半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32.3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124.6亿元,增长17.0%,居全市第2,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口额占全市比重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对欧盟、东盟、非洲出口额分别增长44.4%、55.1%、65.9%,对美出口下降7.3%,占比较一季度减少1.7个百分点。传统优势品类受外贸政策影响明显,其中针纺类增长9.5%,较一季度回落10.3个百分点。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87.8亿元,增长17.2%,外销占比18.6%,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三、要素端:财政收支增长加快,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就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全社会用电较快增长

(一)财政收入加快增长,金融存贷运行稳健。上半年,全县财政总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11.0%,居全市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亿元,增长18.3%,其中税收收入33.7亿元,增长5.1%,居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1亿元,增长2.4%,居全市第2。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2.9%、11.7%,居全市第1、第4。其中,规上工业贷款余额319.2亿元、增长4.0%,住户贷款余额577.61亿元、增长3.4%。6月末,存款增速今年首次超过贷款增速,市场预期信心仍然谨慎。

(二)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至6月末,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6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同比基本持平。规上工业平均用工人数7.72万人,同比增长2.7%,人均薪酬增长6.2%。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90元,增长5.3%,居全市第1。按常住地分,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037元、26434元,增长4.7%、5.6%,居全市第1、第2。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63,较上年同期缩小0.01。

(三)市场主体加快培育,全社会用电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县新增企业2022户,同比增长43.2%;“四上单位”月度累计新增35家,增长29.6%。年度和月度上规新增工业企业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8个百分点,新增批发零售企业合计拉动限上商品销售额增速3.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2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全行业用电量16.6亿千瓦时、增长12.8%,其中,工业用电量12.2亿千瓦时,增长14.3%,居全市第1。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稳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需求、提振信心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推动全县经济规模和质量迈上新台阶。